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bobapp官方下载入口,诚信永远不变。 服务热线:0898-08743298 BOBAPP(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分享到:

专家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团队

康复治疗方法bobapp官方下载入口十篇

发布时间:2023-12-17 22:11:36点击量: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康复医疗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伤、病、残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在我国传统康复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气功、推拿、按摩等技术治疗瘫痪、麻木、肌肉关节孪缩等疾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但是,现代康复治疗的兴起只是近百年的事,在我国现代康复治疗起步较晚,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康复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康复治疗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技术等,这么多种类的康复方法不能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着形象而深刻的印象。

  通过几年康复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方法应该紧随社会的发展,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同,所需要的康复手段也不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教学模式也应多样化。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多增加实践教学,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康复治疗技术的实践教学又包括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实践非常重要。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指在实验室、训练室等实践场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与做结合,手与脑并用,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使其职业能力和各种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中职教育中,实践教学不是其他教学形式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与价值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式,是中职教育特色的一个主要体现,在中职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也是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课堂实践主要是在学校的运动治疗室与器械训练大厅中进行,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与演示让学生反复的练习,使学生们熟练的掌握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操作手法和常用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为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康复医院或者医院的康复科,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康复技术应用到临床中,提高学生们对康复技术的认识。例如:脑卒中患者在我国北方的康复主要针对的就是这样的患者群,脑卒中有典型的痉挛模式,这在课堂是无法讲授和演示的,必须让学生亲眼看到患者去操作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痉挛模式。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内容,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因为康复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门学科,有一部分学生对康复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只凭借课堂的讲授是不能足以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所以在康复治疗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们的理解更深刻,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在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是主要的手段。理论教学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所学理论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电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来表现教学内容,它是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声像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而不是把它抽象化。电化教材则是声像教材,是和控制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它是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它的形、声、色直接作用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目的,有利于加快学生感知和理解和体现教学价值的综合体系。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辅以电化教学和电化教材的应用,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学也是主要手段,因为在康复治疗中有很多理疗设备,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疗设备,在学校是不可能有的。这样可以通过电化教学让学生了解理疗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理疗的认识。

  总之,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中以实践为主,多媒体和电化教学为辅。多维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如今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这就对我们的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革新,为祖国康复治疗技术发展奉献一份力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康复人才。

  系统论是20 世纪三四十年展起来的一门横向学科,是在总结了许多其他科学成就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们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所谓系统是由两个以上 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 方法,就是根据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 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 ,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科学,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论在医学上的 应用是促进整体医学发展的重要方法[1]。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与社会、自 然环境 有着密切联系。发生在人体上的疾病与人体大到宏观系统、器官,小到细胞分子乃至基因都 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人们用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来看人类疾病,偏 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而且致残率高、预后差,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 之一。目前,如何根据不同病因所致的偏瘫或偏瘫的不同时期选择最适当的康复治疗方案, 选用最有效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方法仍是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根据系统 科学方法(简称系统方法)的原理,探讨系统方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方法的首要原则。它把研究对象视为有机整体。探索组成、结构、功能及 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它要求我们无论是认识、研究、控制自然对象,还是设计制造人工系 统,都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探索系统内外环境中和内外环境间的辩证关系。人体是一个 复杂系统, 这个复杂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对于脑卒中这种疾病来说,导致 脑卒中 的基本病因多种多样,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血管破裂所致,有因高血压病所致,有心脏病变 所致,有糖尿病引起,有血脂过高引起,亦有全身其他系统器官病损继发所致,而且诱发和 加重脑卒中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主要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糖 尿病、不平衡膳食、缺少运动等有关。系统方法要求从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认识和考察对 象,使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归纳和演绎、局部和整体、个别和一般都协调一致起来。因此 在诊断治疗脑卒中时,一定要根据系统方法原理,从整体性原则出发,以整体为归宿, 把人体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注意脑卒中本身治疗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引起脑 卒中的不同病因和诱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某位高血压病引起脑出血患者,在治疗脑 出血时发现有血管畸形、血糖、血脂增高,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要对血管畸形进行病 因治疗,并且还要积极控制血糖、血脂浓度,防止卒中再发;如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 梗死,除要尽可能使阻塞的动脉再通外,还要积极针对心脏瓣膜疾患进行治疗,同时要 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再形成。在注重整体的同时又要重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协 调的相互关系,使整体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高血压又 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反过来积极治疗脑卒中,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亦有利于血糖、血压的控制和血管功能的改善 。总之,脑卒中的治疗,从系统整体原则上讲,通过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干预或调整子系 统的活动,恢复各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对治疗脑卒中、维持整体的功能和状态应有效。

  任何系统都不是绝对的、封闭的和静止的,它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与外界进行 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受着环境的影响,具有开放性,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系统 与环境、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这些联系规定着系统的特性。系统 的联系又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系统的各种联系都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脑卒中患者亦是 如此,同一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是各有不同的,应当动态观察患者 的症状 、体征、相关辅助检查的变化,把脑卒中发展的各个阶段统一加以研究判断,再根据不同 的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某脑梗死患者病情还在急性期(Brunnsrom1,2期),此时患 者肢体还处在软瘫时期,肌力、肌张力较差,往往感觉有障碍,这时治疗除预防合 并症,防止肢体痉挛发生外,还要积极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及指导患者进行一些主动活动,尽 早引出患者的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当此患者病情发展到恢复早期(Brunnsrom2,3期), 这时要给患者进行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治疗,常用综合应用Bobath技术、Brunnsrom技 术、Rood技术,PNF技术及运动再学习进行治疗,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运动 再学习成为这一时期常用技术。当患者恢复到中期(Brunnsrom3,4期),这时治疗以强调 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上下肢实用功能训练。经过一段 时间治疗,患者疾病到恢复后期(Brunnsrom5,6期),这时以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改善运 动控制能力,促进精细运动功能为主[3]。因此,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要 有动态的 观点,通过密切观察,综合分析,准确判断,根据脑卒中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最佳的治疗手 段。

  系统的目标往往是多元化的,有些甚至是直接对立的,如何在对立统一中寻求整个系统 最优化总目标的确是非常困难的,由于运筹学的发展和系统工程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许 多具体的实现目标最优化的办法,最优化原则是使用系统方法的目标和要求[4]。 这一原则 要求确定系统最佳目标、取得最佳设计、实现最佳控制,通过系统的最佳运动实现最佳效果, 在研究解决问题时,统筹兼顾,大力协作,多中取优,从中选择最佳组合,以达到最佳目的,实现 最优成本效益[5]。虽然改善循环,营养脑神经,加强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仍 是目前脑卒中 的基础治疗,但治疗方法较多、作用效果不尽相同,而且各种治疗也存在着各自的弊端,使 用时,必须根据不同的病因、诱因、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个体差异、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可能的副作用,根据最优化原则,选用最佳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方法、最佳的组合、最佳的治 疗方式,才能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如近来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能显著降低脑 卒中的发生,同时也能防止脑卒中的复发,促进脑卒中的康复,降低病死率。而神经发育学 及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如Bobath技术、Brunns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以及运动再学 习治疗方法,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技术。

  总之,在脑卒中治疗中,应坚持从整体出 发,掌握各要素之间普遍的联系,根据动态的、综合的和最优化的原则,采用最佳的治疗方 案,选用最佳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技术组合,才能达到最满意的疗效。

  完全性失语的偏瘫患者在P·T治疗中因听理解的障碍,主动参与性极差,很难达到治疗效果,很多患者因此放弃治疗。现报告3例完全性失语的偏瘫患者引入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即Schuell刺激疗法原则,进行P·T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此3例主要是针对运动功能及语言进行评测,运动功能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简称布氏分级法),语言评测采用钱景公司生产的语言障碍诊治仪ZMZ.1型仪器检测。避免人为误差,相对可靠。治疗方法利用Schuell刺激疗法原则,结合P·T康复方法:用简单的大声指令,配合简明的手势,提示肢体活动方向,叩击需要收缩的肌群。对正确的反应,面带微笑竖拇指说好,以示表扬。反复刺激,模式固定,强化诱导其对P·T训练动作的理解、配合。P·T康复训练方法,以Bobath手法为主,辅以Rood、Brunnstrom等康复方法及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到主动运动,循序渐进。疗程3个月。

  病例1 男,67岁,以“右侧肢体力弱,言语障碍3个月”就诊于我院脑血管病康复中心。既住有高血压病史6年。头颅CT查示左侧额、颞、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体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言语障碍,听理解、命名、读、写均不能。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深浅感觉障碍,右侧病理征阳性,肢体运动功能检查,布氏分级右上肢0级,右下肢Ⅰ级。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经系统康复治疗(如前述)3个月,运动功能上肢达Ⅱ级,下肢达Ⅳ级。肌张力增加,肌力上肢3-级,下肢4级。Barthel指数由25分提升至70分。由无坐平衡达到良好的站平衡及小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与命名也有较大改善。

  病例2 女,45岁,以“右侧肢体力弱4个月”就诊我院,平素血压低,90/60mmHg左右。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听理解、命名、读、写均较差。有简单的自发语、刻板的一两个字。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运动功能检查布氏分级,右上肢Ⅰ级,右下肢Ⅱ级。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余略。经前述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4级运动功能右上肢布氏分级达到Ⅲ级,右下肢达Ⅳ级。Barthel指数由30分提升至70分。由无站平衡达到良好的站平衡及少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及命名改善较多。可以表达3至4个字的短句。

  病例3 女,56岁,以“右侧肢体力弱,言语障碍2个月”入我院。既往高血压6年。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体:语言障碍,听说读写均差。右上下肢肌力1级。运动功能右上下肢布氏Ⅰ级。肌张力低,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余略。经系统治疗(如前述)3个月。右上肢肌力达到3级,右下肢达到4-级;运动功能右上下肢达到布氏Ⅲ级,肌张力增高。Barthel指数由0分提高至70分。由无坐平衡达到良好站平衡及少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命名亦有改善。

  失语症是因大脑损伤所致的语言障碍,至少有1/3以上脑卒中患者可产生各种语言障碍[1]。完全性失语是病损最严重、治疗难度大且效果差的一种失语症,占失语症的22%[2]。完全性失语属于重度失语群,属非流畅性失语。主要表现为理解和表达都受到损害的一类失语。病变部位,认为是大脑优势半球的sylvius沟周围的语言区域受到广泛破坏。特别是大脑中动脉的梗死是其主要发病原因。临床特征表现为自发语言极少或无命名,复述不能,音读不能,语言、文字理解均受到损害。即所有的与语言有关的理解与表达功能均受到严重损害,只保留了极少数残留语言[3]。上述3例均符合完全性失语。Schuell失语症刺激疗法要求:(1)利用强的听觉刺激。(2)适当的语言刺激。采用的刺激必须能输入大脑,选用适当控制下的刺激,在难度上要使患者感到一些难度,但尚能完成为宜。(3)多途径的语言刺激。多途径输入,例给予听刺激的同时,给予视、触、嗅等的刺激,可以相互促进效果。(4)反复利用感觉刺激。一次刺激得不到正确反应时,反复刺激可能会提高其反应性。(5)刺激应引出反应。一项刺激应引出一个反应。(6)正确反应要强化,以及矫正刺激。患者对刺激反应正确时,要鼓励和肯定(正的强化)。得不到正确反应的原因,多是刺激方式不当或刺激不充分,要修正刺激[4]。基于此,反复给患者易接受的简单命令语言,辅以手势及叩击拟欲产生收缩的肌群,反复刺激,强化,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并对正确的反应进行正的强化。完成对患者自主运动的诱发,促进功能康复,同时对其语言的理解,亦有较好的帮助。本文的3例进行了探索性的康复训练,但收效较大,提示了我们完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并不是禁区。

  [2] 汪洁,张清丽,吕艳玲,等.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改语版的测验量表-105例患者测验结果的病前总结[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6,2(3):111.

  随着近年来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中风康复治疗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医学研究课题。通过研究,笔者觉得针灸和康复医学在适应证上有着相同之处,在治疗方法与学科理论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下面,就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综述。

  1.1针灸加康复疗法和单一疗法之间的比较一是针灸加康复和单一针灸之间的对比。严伟等在对照组只采取康复训练的基础之上,运用针刺加康复训练来治疗偏瘫痉挛病人。在康复训练中,主要运用以控制痉挛为基础的训练方式进行神经促通。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与下肢肌张力,在运动功能评定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中的积分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二是针灸加康复疗法和单一康复之间的比较。茅敏等依据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运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也就是在康复下实施针刺,并结合现代康复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急性中风偏瘫。治疗组在简化了Fugl-Meyer评价法与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的康复评定疗效之后,两组都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即P

  三是针灸加康复、单纯针灸及单纯康复等三种疗法之间的比较。陈玉芳等设置了康复组(纯康复训练)、康复针灸组(进行康复加针灸疗法)与对照组(不进行康复及针灸),通过比较,康复组、康复针灸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分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即P

  1.2结合心理康复进行治疗一是心理针灸康复并用和单一针灸之间的对比。吴长岩等运用针刺结合心理康复与运动功能康复来治疗中风,而对照组则采取单纯的针刺治疗,两组相比较,临床痊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徐玉华等运用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并配合心理治疗,与单纯地针刺疗法进行对照治疗中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要高于对照组,即P

  二是心理结合康复和单纯针刺之间的对比。金建军等将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有进展48h的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针刺结合康复组与单纯针刺组,以评定两组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精神状态。前一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平均上升17.57分,证明早期针刺加康复技术对于脑卒中后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显著改进。

  三是心理治疗加针灸和单纯针灸之间的对比。张红等在对照组进行单纯针灸治疗之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治疗,由权威医师对所采取的针刺治疗进行肯定,起到暗示的作用。随后再按照不同的心理反应过程,即否认期、抑郁反应期和依赖反应期,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即P>

  0.05,显效率要好于对照组,即P

  一是针灸和康复治疗的顺序问题。大多数文献未在文中指出针灸和康复治疗的先后顺序问题。少数作者提出先针灸、后康复。笔者觉得应该设置先针灸、后康复,先康复,后针灸,针灸与康复同步等三个观察组进行验证,从而将疗效最佳的一种运用于中风临床治疗。二是针刺过程中的问题。茅敏等认为针刺应在康复下实施。吴强等认为脑卒中后的偏瘫病人舒适之主要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挺直、髋外展外旋这一痉挛模式。假如就势针刺,在针刺促进其肌张力增强之作用下,有可能会出现加剧痉挛之后果。马奎云等提出,针刺前一定要将患者置于康复,也就是肩关节外展外旋和髋关节内收内旋之,否则固然可提高肌力,但不可防止出现挛缩。董斌贝要求在康复,即良姿位下针刺。这种良姿位是指对抗上肢屈肌与下肢伸肌出现痉挛模式之。在良姿位进行针刺,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肢肌力与肌张力之提高,而且又能抑制出现相应的痉挛模式,从而促使分离运动能够早日出现,这对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经过研究已发现,良姿位和平常的针刺比较起来,前者要明显地优于后者,即P

  综上所述,康复医学中的功能训练方法与疗效评定方法,在针灸加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的过程当中,大多能得到较好的配合与应用,极少会出现厚此薄彼之现象。有不少人在将心理康复训练运用于针康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在治疗上也没有单纯地局限于中风肢体功能的障碍等方面,在语言表达和吞咽功能等方面也有所涉及。还有一些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早期介入对于中风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在急性期开始实施针灸加康复疗法。相信这一治疗中风的方法还将持续取得发展与进步,从而逐步走向成熟。

  [1]董斌贝. 脑卒中病人良姿位针刺的临床疗效[J]. 中国康复,2001(2).

  【摘要】 康复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各省市县级医院相继建立康复科,各种类型的康复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给各种因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及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提供了更先进的治疗技术及优越的治疗环境。社会大众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对康复治疗的认知与接纳程度,也影响着康复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我们针对社区居民做了其对康复治疗认知度的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康复的真实想法,通过调查了解到他们对康复治疗只是知道而非正确认识,我们有必要针对该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居民正确了解、认识康复治疗,以利于中国康复事业发展。

  本次调查于2014年1月~4月在山东省各地进行,主要针对的是社区居民对康复治疗的认知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每份问卷包括15个问题,能让我们对此问题有个大体的了解。

  1.1.1在444名参与调查的居民中,有337名知道康复治疗,这可以算是较高的认知度。但是通过对这337名居民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12.07仅仅知道康复治疗这个名称,对其毫无了解;42.95%错误的认为康复治疗是护理和复健,11.85认为康复治疗是理疗,仅有35.13正确的认识到康复治疗是针对暂时或永久障碍患者,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少病伤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1.1.2对于居民了解康复治疗的途径来说,将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是听家人朋友介绍,所以说:如果家庭或朋友圈中有一人对康复治疗的理解不甚正确,很容易造成一个小群体对康复的误解,这在一方面反映了对公众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17.15通过自己查询了解,这是年轻的居民较常选择的方式;13.58经过医生介绍及5.12经过康复治疗过程了解,还有部分居民通过其他方式去了解康复。

  1.1.3对于康复的治疗方法,居民的熟悉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理疗运动疗法传统医学疗法心理疗法言语疗法和作业疗法。对于大多数群众都很熟悉的理疗来说,仅有3.46居民经常尝试,14.29居民偶尔尝试比如颈椎牵引腰椎牵引等操作简单却疗效突出的治疗方法,19.58居民想尝试却不敢,还有62.67的居民从未想过。

  1.1.4对于康复的治疗作用,居民普遍认为康复在治疗偏瘫脑瘫骨折及神经损伤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却只有5.51的居民认识到康复治疗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性,还有10.89的居民对康复治疗的作用没有什么了解。

  1.1.5对于康复未来的发展,我们了解到 70.05的居民坚信康复治疗的科学性,并且约有一半的居民愿意在有功能障碍时选择康复治疗,他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力度,更好地建设康复科,让各种功能障碍患者能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重返社会。

  1.2.1大多数居民知道康复治疗,但对康复治疗的认知却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正确理解其实际意义。

  1.2.2家人、朋友在康复知识传播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我们应对其加强宣传教育。对于了解康复治疗的其他途径,我们也应该逐一改善。

  1.2.3居民对康复各治疗方法比较熟悉,但他们大多数却不敢或从没想过尝试进行理疗等简单的治疗。

  1.2.4大多数居民认为康复治疗的作用局限在偏瘫、脑瘫等病症上,对其作用无广泛及充分的了解。

  1.2.5虽然居民对康复不甚了解,但他们对康复未来的发展比较支持,我们应对康复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是拥有残疾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了2010年末我国功能障碍患者总人数为8502万人,【1】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医院、社区等相关部门应制定各种措施,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功能障碍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让社会大众正确认识、理解康复,促进康复的快速发展。

  2.1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如在电视上播放各种宣传广告、在网络上建立各种介绍康复治疗的网站、论坛。

  2.2图书馆、书店等场所应多购入一些康复治疗方面的书籍、报刊、影像资料等,增加社区居民对康复治疗方面的认识与了解。

  2.3对于医院而言,应更好地建设康复科,完善康复治疗所需的基础设施,提高治疗水平,美化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4对于各科室的医生来说,平常在诊治、照料患者及与患者家属交流的过程中,应尽职尽责地介绍一些正确的康复知识,鼓励功能障碍患者积极接受康复治疗。

  2.5完善社区康复中心的建设,针对社区的文化层次、经济水平发展状况等,依靠社区原有的民政和卫生工作网络,帮助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建立和完善地方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网络和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为残疾人及居民提供更完善、贴心的服务。

  2.6加强网络就医的建设,让功能障碍患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医生的在线、留言交流,以使其对自身病情有一个初步判断,然后再与家属讨论决定是否接受及接受哪些康复治疗,省时省力。

  近年来,康复医学在我国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大众开始了解康复治疗,功能障碍患者逐渐接受康复治疗,让我们看到了康复医学发展的美好前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政府、功能障碍患者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建立起完善的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起各种类型的社区康复护理中心,培养具有高等素质的康复工作者,为社区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方便,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康复治疗的服务,重拾信心,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高职体育是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身体素质,满足学生对与其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以“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指导的一门学科。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相关岗位体能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结合专业所需的技能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同时,随着以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的职业应用为导向的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开展,现代高职体育教学也应紧跟教改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本课题将从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的角度,结合从与体育课程相关性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入手,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检索、阅读近年发表的有“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论文及相关资料,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制订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走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任课教师和学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需要的一手资料,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它与体育中的运动康复专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康复治疗技术所需专业能力包含很多方面,如:①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②应用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康复患者或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③应用各种理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④运用一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等。

  包括:①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②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③团队协作能力,能与同事互相合作完成工作任务;④应急处理能力;⑤职业安全保护意识等。

  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不难看出,其中有很多能力与体育教学中的内容有联系。例如,要具有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这一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方式方法,了解这些运动对人体有哪些影响;其次,运动处方是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内容,处方包括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的频率等;此外,还要求此专业要能够运用一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或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治疗师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通过调研,得出对课程内容设置的需求和建议,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和归纳出以下几点:

  (1)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矫正异常运动姿势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为在体育运动中适合此项内容的锻炼,我们设置了太极拳部分、健身操部分、器械部分的授课内容。

  (2)通过运动疗法和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的常规运动疗法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和其他疗法训练等。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使学生掌握各种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概念、作用机制、适应征、禁忌征等;应用各种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或指导患者进行训练;能针对病情,选择适当的传统康复治疗技术。针对此类内容,我们设置了部分理论课的内容,从体育锻炼的角度阐述康复治疗技术。

  [1]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2]董翠香,王珊,朱春山等.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种,多由于外伤、车祸等原因造成。如果治疗不当,及有可能造成诸多的并发症如关节僵硬、关节肿胀、关节囊和肌腱粘连、关节疼痛目等。目前多数医生及患者对骨折治疗的认识仅限于复位固定治疗,而对后期的功能锻炼缺乏足够认识,只有在出现并发症时才进行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治疗的效果。

  自1989年骨科康复成为骨科下属的亚专业,至今已有20多年历程,到目前已形成包括脑卒中、脑外伤、等所导致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全关节置换、运动损伤、小儿骨科、手外科、足和踝外科伤病所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问题以及假肢和矫形器、机器人等多个小专科【1】。笔者总结了近十年来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现总结如下:

  张万福【2】,严永吉应用运动疗法及按摩手法治疗髌骨骨折28例,结果27例完全恢复其膝关节正常功能活动,均采用上述康复治疗手段,在1—2个月内完全恢复; 胡哲【3】使用艾条灸、中药汤剂熏洗、推拿等方法治疗老年股性关节炎:选取156例老年股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常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88.5%: 实验组显效28例,有效40例,总有效率87.2%,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治疗老年股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好。陈松【4】、李涛:把385例骨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205例,对照组18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7天为一疗程。结果:在五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67倒,有效112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87.3% ;对照组显效68例,有效9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8.9% 。在两组的疗效比较中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出现15例不良反应:皮疹5例,消化道反应10例;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现象基本没有发生。结论:用中医骨科的治疗方法,如内服中药、针刺治疗、外敷中药、推拿、中药汤荆熏洗等方法相结合,在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与布洛芬的疗效基本相当,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应在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推广开采。赵玉嫦【5】将1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运用中药熏蒸疗法,对照组采用按摩,物理锻炼,理疗等法,结果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可以看出传统康复治疗骨折存在方法简便、疗效突出、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与现代康复治疗配合更能提高疗效。

  现代康复治疗不仅能迅速的消除肢体肿胀,减轻患肢疼痛,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罗瑞颜【13】将500例四肢骨折病人(入院后已行复位固定,内外固定不限)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频静电治疗仪进行理疗。比较两组的骨痂生长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骨痂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频静电治疗仪可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病床的周转率。黄喜婵【14】、顾冬梅将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脉冲磁刺激及中频脉冲电疗治疗。结果:试验组能迅速的消除肢体肿胀,减轻患肢疼痛,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结论:脉冲磁刺激及中频脉冲电疗疗效明显,且无副作用,适用于创伤性骨折。张英祥【15】、涂长青总结361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结果:无伤口感染病例发生,3周内伤口愈合343例,占95% ,其中I期愈合297例,II期愈合46例;患者住院时间23~71d,平均46.5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对出院后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357例患者均康复良好,无后遗症发生,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可以从事正常体力劳动及负重行走;3例患者发生延迟愈合,l例患者发生骨不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例 ,整体康复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康复。帅记焱【16】、徐江祥桡以134例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在给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按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在骨折固定期行肩、肘、指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及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恢复期行运动疗法及改善关节活动度治疗;对照组患者继续在骨科门诊治疗,所有患者均固定4周,结果:治疗过程中康复组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压迫性溃疡2例,肩关节僵硬l例,反射感性骨萎缩1例。李玲【17】根据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进行骨折的常规治疗,缺少功能锻炼,实验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后,进行功能训练。对比分析两组的治愈情况及关节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张懿【18】、张志峰将32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在使用潘赛缇法矫正畸形前后,用本院制剂骨伤康复外洗颗粒(大黄、泽兰、羌活、独活、防风)熏洗患肢;对照组16例,单纯使用潘赛缇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3.75% ,对照组优良率75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临床上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分别是: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而骨折治疗的首要目标则是纠正畸形、恢复功能及减少并发症【20】。临床常见关节并发症形成主要是由于创伤导致组织受到损害,缺血缺氧,造成组织液渗出使渗出液蛋白质产生沉积,最终形成了纤维蛋白胶原【21】 。一旦被吸收会导致一系列关节周围韧带、肌腱粘连、挛缩,从而引起关节活动功能障碍。鉴于骨折复位固定多导致关节的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早进行合理功能锻炼,可以保证患肢的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22-23】。正确及适宜的康复训练不仅对骨折的愈合有积极作用,还能预防、减少关节并发症的发生【2】,所以在骨折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进行康复训练。

  在骨科康复治疗中,传统康复占有很大的优势,包括中药熏蒸、中药塌渍、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均可起到缓解疼痛,改善骨折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另外还可刺激骨组织构型、重塑及增强骨痂生长等。现代康复方法如物理治疗、手法治疗等同样能够消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研究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比单独应用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要疗效好,不仅可以加快炎症吸收、止痛消肿,加速骨折愈合,同时保证最佳的 ROM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1] 陆廷仁.骨科康复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 4(4):37.

  [2] 张万福,严永吉.28例髌骨骨折康复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 ,3(2):102.

  [3] 胡哲.156例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分析[J].中医临床杂志,2012 ,4(10):

  [4] 陈松,李涛.骨性关节炎中医骨科康复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4):

  [5] 赵玉嫦.骨折康复患者应用中药熏蒸疗法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

  [6] 成树江,成文浩,郭亚男.老年骨性关节病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J].世界中医骨科杂志,7(2):

  [7] 刘洪衡,肖建军.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骨科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

  [8] 董兵.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八卷(05—06): 95.

  [9] 赵云清,龚小红.十味熏蒸散熏洗合健康教育对骨折康复的意义[J] .湖南中医杂志,2009,25(4):90-91.

  [10] 瞿丽玲,冯学功.疏风活血汤在四肢骨折康复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期:1005

  [11] 路文慧.中药熏蒸法应用于骨折康复中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8):1597.

  [12] 王爱峰.中药熏蒸疗法在髌骨骨折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5):952.

  [13] 罗瑞颜.中频静电治疗仪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09,1(6):77.

  [14] 黄喜婵、顾冬梅、吴锡娣.电磁疗在创伤性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32-33.

  [15] 张英祥,涂长青.361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康复期治疗分析[J].健康必读杂志,2011,(2):24-25.

  [16] 帅记焱,徐江祥,周志刚,黄小红.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

  [17] 李玲.骨折康复的治疗与减少关节并发症作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526-527.

  [18] 张懿,张志峰.中药熏洗结合潘赛缇法治疗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6例[J].陕西中医,2010,31(7):833-844.

  [19] 宋振江,周兆香,张燕.中药蜡疗在髌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07,1(4):18-19.

  [21] 李舂梅.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0,23(6):1686.

  [22] 苏文英.87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277—278.

  臂丛神经损伤是指是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见类型,由于功能恢复缓慢及致残率较高,属于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臂丛神经损伤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手术、物理疗法(脊髓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等)、针灸、推拿疗法、穴位注射、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抗抑郁疗法、心理疗法等[1]。随显微外科的发展,手术为患者提供了肢体功能恢复的条件,但规范化康复治疗同样重要,它在促进臂丛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有一定疗效,现将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40例工伤导致臂丛损伤患者分随机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在观察3月无明显改善行外科显微手术治疗。致伤原因:15例为车间工人,患者为上肢被机器运输带卷入所伤;18例为建筑工人,其中8例患者为高处重物坠落压砸肩部所伤,4例为机动车撞伤,其他伤害6例;4例患者为矿山工人,山体塌方致伤;余3例为其他伤害。每组20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5.6±3.1)岁,其中全臂丛损伤9例,上干损伤6例,束支损伤5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3.2±4.3)岁,其中全臂丛损伤11例,上干损伤5例,束支损伤4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治疗,包括患者在家自行康复训练或当地推拿理疗、针灸等。治疗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心理辅导及抗抑郁治疗、低频的脉冲电疗法、中频的脉冲电疗法、中医推拿及针灸治疗、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等。规范化康复治疗步如下。

  1.2.1一般治疗及心理辅导 患者在重创后易产生悲观情绪,无法坚持长期的康复治疗,应让患者充分认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必要时通过药物、理疗缓解患者疼痛,给予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再生,术后2w内配带外展支架,保持功能位,避免牵拉,减少压迫,预防肌肉及关节挛缩。指导患者在家中进行神经肌电刺激[2],同时进行运动及感觉康复训练,定期随访,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方式。

  1.2.2低频脉冲疗法与中频脉冲疗法 利用TERESA-神经肌体仪对患者进行低频脉冲治疗,根据患者的损伤类型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同是电极放置部位,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治疗强度。治疗时间30min/次,2次/d,疗程为3个月。利用TAFC型中频电治疗仪进行中频脉冲治疗,同样选好适当的治疗部位,调整治疗强度。一般20min/次,2次/d。记录患者恢复情况。

  1.2.3 中医推拿及针灸治疗 对上肢及颈肩部进行穴位按揉和经脉拿揉,包括手阳经、手三阴经、合谷穴、天鼎穴。进行4次/w,每次约0.5h;针灸病侧华佗夹脊穴、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行旋转、提插等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调整穴位。

  1.2.4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及术式的不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①术后2~4w患肢各关节做被动活动训练,未固定关节进行伸、屈运动训练,训练3次/d,一次30个;术后4w练习屈肘运动,逐渐进行主动运动训练,手指的伸屈、捏、抓运动及对掌运动,进行耸肩运动及外展、屈肘功能训练,训练2次/d,一次每个动作100~300次。术后4~6w开始进行增强肌力的运动,鼓励患者参与日常活动及劳作。②感觉功能训练包括使用针刺患肢及冷热刺激,让患者闭眼-睁眼-闭眼的程序,反复强化训练,3次/d,15min/次。辨别觉的训练使用钝头针在手掌来回移动,让患者注视压点协助判断压点位置,然后闭眼感受压点的触觉,并使用不同质地材料的物品反复摩擦增加分辨能力,3次/d,15min/次[3]。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治疗组及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臂丛神经损伤功能评价(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价标准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方案),根据分值分级:13~16为优,9~12分为良好,5~8分为可,1~4分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拜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

  治疗前两组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治疗组臂丛神经功能评估分值高于治疗前(P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牵拉、绞伤、砸伤、对撞伤及产妇生产牵拉伤所致,本文主要对工伤患者的术后规范化康复治疗进行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规范化康复治疗后臂丛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本次研究中,主要康复治疗采用神经肌电刺激、针灸、推拿疗法、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心理辅导等,低频脉冲疗法能够增加损伤神经远端再生,改善运动轴突同肌肉的重建,从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中频脉冲疗法可使肌肉被动收缩,预防肌肉萎缩,防止受累关节僵直[4,5]。针灸、推拿疗法有助于提高肌力,缓解组织痉挛等作用,能够调和气血,康复肢体的功能[6]。结合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的训练进一步增加了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显微外科手术为患者康复提高了条件,规范化康复治疗为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周俊明,徐文东,张丽银.上肢神经损伤的康复(自我训练及家庭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3-132.

  [2]张新,吴洪,冉春风,等.手外伤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33-26.

  [3]江澜.外周神经损伤康复治疗及肌电图分析[J].中国康复,2010,25(4):288-289.

  [4]吴可晚,朱艺,陈琳.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后手掌不同部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1):28-29.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小儿最常见的创伤之一。不管是在急性期还是创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TBI均可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及神经精神功能缺损,严重影响小儿的生活、学习及社会功能。随着临床诊疗和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小儿TBI急性期的死亡率已经逐步下降。TBI导致的功能缺损和长期后遗症正成为影响小儿健康的主要原因。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TBI小儿的功能恢复,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小儿康复的方法很多,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心理疗法、高压氧、家庭支持疗法等,但什么是最佳康复模式却一直处于争议中,更多更合理的康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本文着重介绍小儿TBI康复方法的现状及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小儿最常见的创伤之一。TBI可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及神经精神功能缺损,严重影响小儿的生活、学习及社会功能。并且在创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部分儿童仍有各种神经精神后遗症状,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和生命。随着临床诊疗和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小儿TBI急性期的死亡率已经逐步下降。TBI导致的功能缺损和长期后遗症正成为影响小儿健康的主要原因。TBI患儿不论病情严重程度如何,早期康复治疗均可取得明显疗效[1]。因此,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TBI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十分重要。现将详细介绍小儿TBI各种康复方法的现状及进展。

  在美国,小儿TBI的发病率大约为每年185/100 000人[2]。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等的发展,我国小儿TBI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其有两个发病高峰:儿童早期(5岁以下)及青少年中晚期(15~17岁)。总的来说,导致小儿TBI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体育娱乐运动和冲撞[3]。其也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婴儿和幼儿更多因摔落引起,年幼儿童常因行人和自行车碰撞受伤,中学生多在体育运动中受伤,青少年多在机动车辆事故中受伤[2]。

  Rice等[1]对3 815例TBI患儿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康复治疗可使TBI患儿各方面功能显著提高。康复治疗可给予神经重塑的必需刺激,促进TBI患儿各方面受损功能(运动、行为、情感、社会、心理等)的恢复,促进各系统功能的发育和成熟,是TBI小儿功能恢复和获得较好长期功能预后必需的一步。康复团队通过个体化、简明的训练,使TBI患儿重新体验生活和面对生活的挑战。损伤早期就开始接受康复治疗的儿童,受益更大,这些儿童功能损害、残疾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并且长期功能预后较好。

  和成人一样,小儿TBI的康复可分为两个时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急性期的处理和评估在受伤后即刻开始,其主要目的是治疗和预防TBI的各种并发症,如颅内高压、颅内出血、低氧血症、低血压等。亚急性期的康复是由一系列临床医师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神经心理学医师、作业治疗师、言语病理学家、运动治疗师、特殊教育家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共同参与的多学科倾力合作完成的。急性期主要以药物和外科治疗为主,亚急性期的康复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

  3.1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exercise therapy)可对受损害的系统或器官的基本功能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促进其功能恢复或代偿,是最基本、最积极也是最重要的康复手段。常用的方法有Bobath疗法、Vojta疗法、上田疗法、Rood疗法、Peto(引导式教育)等。并且Peto法与Vojta疗法、上田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TBI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近年来针对神经疾病新的康复疗法,也开始广泛用于脑外伤。其理论基础目前普遍认为是习得性失用,但也存在很多争议。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慢性脑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特别在提高患者的上肢日常生活能力方面[4]。但是CIMT疗法并不能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能完全解决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缺陷问题[5]。

  虽然运动疗法是临床神经康复的核心,却一直没被系统化,且其侧重点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代偿方面多于功能恢复。新的运动疗法正处于早期发展和测试阶段[6],它希望通过实验心理学、运动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原理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新运动疗法的临床试验正面临着方法学的挑战,包括疗程的规定、参数的标准化以及有效治疗的标准等。它还需要更多临床证据的支持,其能起到的最大康复作用也有待评估,以进一步明确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3.2 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的内容主要包括:(1)肢位保持的功能训练,如坐、俯卧、立的姿势控制;(2)上肢功能训练;(3)手功能的训练,包括大运动(拿起、放下等)和精细运动(捏、画、夹持等);(4)认知与智能的训练,如认图、识字、辨认方位等;(5)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像如厕、着装、进食等。作业疗法可促进患儿在躯体、精神及社会方面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立。作业疗法联合某些药物,可加强康复的效果。

  作业疗法也主要着重于受损功能的代偿以及特殊功能的再训练,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临床的不均衡性。作业疗法并不总是直接针对残疾本身,而是针对这种残疾所带来的需求。每个病人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此作业疗法的个体化尤其重要。作业疗法的理论、实践等都是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亚洲国家相对落后,但也正在国际化中,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协调和让人困惑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3 物理疗法 目前常用的物理疗法很多,如电刺激、热疗法、超声疗法、水疗法、冷激光疗法、脉冲磁场疗法等。

  电刺激有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TENS)、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激(FES)等。脉冲电刺激的电生理基础是离子浓度和分布的改变。[7]人体组织是由水分、无机盐和带电生物胶体组成的复杂导电体。当一种波形频率不断变换的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组织中的离子会发生定向运动,消除细胞膜极化状态,使离子浓度和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人体组织功能。电刺激冲动可通过周围神经通路传入大脑,增强感觉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帮助患者正确控制靶肌肉的活动。另外,电刺激还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水疗法是利用水温、浮力、旋涡引力、水泡的机械刺激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的。水疗法分温水疗法和冷水疗法,还有一些新的方法如高压温水浴、水中按摩、水中牵引等。Kimberly等[8]等通过对20例健康者的对照研究发现,温水疗法显著增加小腿的血流量,促进创伤康复。水疗法还有镇静和催眠的作用,可以减轻TBI患儿的神经精神症状。关于水疗法作用机制及其效果的文献和研究还比较缺乏,以后的研究应着重于水疗法的方法学设计、水温、深度、特殊护理等细节问题以及解决水疗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这些物理疗法的作用原理、参数、设置、适应证、禁忌证等都还缺乏必要的临床试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使其系统化、标准化。

  3.4 心理疗法 关于TBI小儿情感、社会以及行为后遗症(如冲动、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的治疗方法很少被评估。可能有效的措施也属于传统的行为学治疗,包括行为强化、心理治疗和针对主诉症状的精神药物的使用。TBI后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认知功能。精神药物的使用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改善TBI患者注意力不集中、激惹等精神症状。Ylivasaker等[9]也在他最新的文章中提到,精神药物的使用对TBI后儿童的行为和情感障碍是有效的。

  另外,心理疗法的很多其他方面都开始应用到康复治疗中。自我存在感的训练可以强化躯体训练和其他心理治疗的效果,增强患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加强治疗效果[10]。更多的心理学方法应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整合到TBI患儿的康复中,以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

  3.5 家庭支持疗法 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家庭支持治疗在TBI患儿预后中的积极作用。Wade等[11]评估了一个名为FPS(a family-centered problem-solving intervention )项目的效果,他们发现,FPS组的父母报告的TBI患儿的主观症状更多,从而有望减少患儿的行为问题。FPS还可以提高TBI患儿父母解决问题的技巧,减轻他们的压力,从而提高他们照顾患儿的能力。家庭支持治疗目前主要使通过网络和电话途径进行。开展家庭支持治疗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对TBI患儿家庭成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然而,这个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成本昂贵。对其效果的评估也只处于早期阶段,以后的研究还需要对其长期效果进行评估,以及积累建立这一体系的经验,使其更好地实施和开展。

  3.6 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作为康复的辅助方法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疗效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等都是有效的康复措施。

  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了针灸疗法的效果,陈磊等[12]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在改善脑外伤瘫痪患者肌力和提高运动功能方面优于药物康复。针灸疗法能改善痉挛状态、缓解疼痛、减轻焦虑。Gold等[13]系统地评估了小儿针灸疗法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也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其动物试验和生物学模型的研究也有初步的成果[14,15]。以后的研究应更多的寻求针灸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以使其更好的被推广。另外,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来规范化针灸疗法,从而为将其整合到标准治疗方案中作准备。

  按摩疗法可减轻小儿的不良应激、减轻疼痛、降低肌张力、增加舒适感以及改善心境。Moraska等[16]认为,按摩疗法可以减少应激相关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的释放,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达到缓解压力、减轻疼痛等的作用。

  虽然临床已经证明了这些疗法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严密的科学试验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增加其科学性,从而使其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7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应用已久,很多学者一直在寻找其治疗TBI的有效证据。 Paul等[17]通过大鼠慢性TBI模型发现,HBOT可以增强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表现,增加海马区的脑血管密度,从而提高与海马区有关的认知功能。颅脑损伤应用高压氧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刘树虎等[18]对158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发现,HBO治疗在损伤早期的促醒作用远大于后期,尤其在损伤3个月后再行HBO治疗其促醒作用不确定。临床上由于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HBO治疗的疗程并无严格规定,其疗程增多,疗效并一定增强。HBO的使用时机及用法用量以及远期效果的评估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8 矫形设备 矫形设备是为恢复和提高伤残者的功能活动而佩戴的体外装置,是神经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受伤部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有学者对40例偏瘫患儿进行对照研究表明,腕矫形器改善了上肢的精细动作,矫踝足矫形器能有效地抑制尖足,降低肌张力,明显改善患儿站立和行走能力,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适时借助矫形器能提高康复疗效[19]。然而也有些研究表明,没有使用矫形设备的病人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康复效果,矫形设备的辅助作用还需要更多的试验证据[19]。另外,虽然矫形设备在小儿的应用也很普遍,但缺乏专门针对小儿矫形设备的疗效评估。

  在实际康复工作中,上述各种方法常联合应用,以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如运动疗法配合高压氧或针灸、推拿等,再辅以心理治疗、矫形设备等。不同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康复也正在不断的探索中,但尚无统一的标准,也缺乏对其效果的评估,这也是以后的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TBI是小儿最常见的创伤之一,可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及神经精神功能缺损,并且部分小儿还遗留有长期后遗症,严重影响小儿的生活、学习及社会功能。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小儿的各个系统均未发育成熟。因此,小儿TBI的康复不仅要促进现有缺损功能的恢复,还要顾及其功能的继续发展,这也是小儿康复的独特之处和难点所在。Catroppa等[20]提出了小儿TBI康复治疗尚需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1)加强对小儿专用的综合康复方法的研究,特别在其发展和评估方面;(2)修正成人的TBI干预措施,使其适用于小儿;(3)寻找新的方法学来实现和评估小儿TBI康复干预措施,而非仅局限于随机临床试验;(4)开展国内以及国际多中心的共同协作研究;(5)加速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同事临床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将来的研究方向;(6)开展某些新领域尚存在争议的新干预方法的重复试验,以使其达到最佳效果。虽然充满挑战性,关于小儿TBI康复方法发展和评估的研究仍将继续,这就需要从事康复治疗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尝试,促进其发展。

  4 王文清,晁志军,杨晓莲,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损伤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0:959.

  5 毕胜.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起源与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8:739-743.

  7 谭红香,于礼建.电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3岁以内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168-169.

  12 陈磊,钱富贵.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脑外伤瘫痪的疗效观察.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2007.

  18 刘树虎,张利泰.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昏迷中重度脑外伤患者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6):555-555.

  康复医学教学目前已进入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多在针灸推拿专业下开设康复方向。下面就针灸推拿专业开设康复方向的必要性及其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探讨。

  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学科,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同的治疗对象、治疗目的,但二者关系紧密,相互渗透。临床医学的对象是各类病人,而康复医学的对象是临床医学中患病后遗留暂时或永久障碍的患者;临床医学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和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挽救生命潜能,而康复医学的治疗目的则是预防继发性残损,保存与改善功能,回归社会。因此,康复医学贯穿在许多疾病临床治疗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临床医学实施后的延续①。康复医学早期介入临床医学各科,对减轻功能障碍程度和帮助患者尽早重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对康复医学的也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我国,康复医学已开始融入临床医学,很多西医院都设立了“康复医学科”,建立了“康复治疗室”,为各临床科室的急、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而在中医领域,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发展比较慢,中医院的康复科还多以声、热、光、电等物理因子治疗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康复开展得较少。因此,目前非常需要中医临床康复人才。

  在中医学领域推广和应用康复医学,针灸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切入点。在中医各临床学科中针灸与康复医学中的主要疗法——物理疗法的关系最为密切,二者的结合也最为紧密。例如,物理疗法治疗的三类主要疾病,神经系统伤病、运动系统伤病、心肺系统伤病,同时也是针灸临床的主要疾病。另外,二者有相似的治疗方式,针灸疗法中应用的针、灸、罐,实质都是力、热等刺激,与物理治疗一样遵循刺激与反应规律;相似的知识背景,即物理治疗师与针灸医师都常采用徒手方法诊查与治疗,都需要对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知识有很好的掌握。而且,现代医学从业者中物理治疗师被认为最适宜学习和应用针灸疗法②。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之紧密,不仅表现在上述相似性上,更主要表现在康复医学理论对针灸疗法有指导作用。为说明此问题,本文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为例,从康复医学对针灸取穴、施术的选择和疗效评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

  首先在针灸取穴方面,《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有“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之明训,但目前针灸临床在偏瘫早期的取穴方法有或针患侧或针健侧(巨刺法)之不同。康复医学PT疗法中的Brunnstrom方法,其基本内容是在患肢无随意运动或随意运动相当弱时利用对侧的联合反应加之患肢随意运动的尝试而引发随意运动。这一方法为针灸治疗偏瘫早期应用巨刺法提供了依据。大量临床观察也表明在早期先针健侧,至病情稳定后再针患侧或健患侧交替使用,确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③。

  在针灸施术上,以往主要依据患者舒适及医者方便操作,而患者的摆放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则很少考虑。脑卒中患者“舒适”的即表现为上肢屈曲、横放胸前、下肢挺直、髋外展外旋的痉挛模式。康复医学中的良姿位是对抗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有人发现良姿位针刺,既可促进患肢肌力和肌张力的提高,又能抑制相应的痉挛模式,促使分离运动的早日出现,对患肢功能的恢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姿位与平常针刺后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④。

  在临床评价方面,既往针灸临床主要采用测量肌力来评价治疗效果,但中风偏瘫是中枢性瘫痪,其功能恢复不是单纯肌力的恢复,而是运动模式的恢复,因此,肌力的评价方法不仅反映不了运动模式的改变情况,而且以发展肌力为重点的治疗,还会强化共同运动、联合反应而导致“误用综合征”的出现。而现代康复医学中的中风偏瘫评价量表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运动模式的改变,对治疗还有指导意义。目前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了评价量表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从以上可以看出将康复医学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可以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补充其不足。除中风外,康复医学与针灸疗法相结合治疗其它神经、运动系统伤病也有这一特点。因此,为满足中医临床对康复人才的需求,在中医院校针推专业开设康复医学教学是最为恰当的,同时也是非常必要和极为重要的。

  设置针推专业康复方向课程,首先应明确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从目前看,现代康复医学虽然承认中医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但在康复治疗小组这一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中医师同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等的地位并列,仅作为一名组员,在治疗小组组长,即康复医师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康复工作。而国外对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的学历要求是中学毕业后再接受3~4年的相应专业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即可。现在中医校院招收的多是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因此,培养目标应设定为在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中以中医针灸推拿为特长的康复治疗小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不仅仅是一名治疗师。

  设置针推专业康复方向课程,还应明确将中医针灸与现代医学中的康复医学相结合的目的、原则和条件。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针灸前辈承淡安先生在谈到现代医学的神经学说与中医针灸结合时的一段话:“……我们要认识到巴氏(巴甫洛夫)学说是新兴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而不是专门为结合中医或针灸而设,我们要学习它来改进我们的祖国医学,就应该首先把祖国医学理论和巴氏理论均搞透彻,然后在应该接合之处接合,可能汇通之处汇通,这样才能完善无缺,有利无弊”。承淡安先生的一席话为我们指明了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目的是改进和提高中医学,推动中医针灸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方面的创新,因为一门学科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两者结合的原则是以中医针灸为本,将现代医学知识拿来为中医针灸所用,而不是两种医学1+1=2的简单相加。而两者结合的前提条件则是对中医针灸和现代康复医学知识都要有深入的学习和透彻的了解。

  具体课程设置方面,首先,中医课程的设置中应加强与康复相关内容的教学。如康复医学中神经、肌肉、骨骼病症较多,而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经筋 “主束骨而利关节”, 很多神经、肌、骨病症属于经筋病的范畴,因此,要加强经筋生理、病理、经筋病症的特点,以及经筋病症的治疗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第二,现代康复医学的课程设置应重点突出。根据培养目标,作为康复小组的领导者,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对现代康复医学有一全面的了解,故现代康复医学所涉及内容的课程都应该设置。但学生毕业后以临床工作为主,因此在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上,应突出以临床康复为中心,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相关内容为主,而康复心理学、言语治疗学、康复工程学等内容为辅。

  第三,在以上两类课程的基础上,还应设置将康复知识与中医针灸理论结合应用的课程。如可设立“中医针灸临床康复学”,这门课程可帮助学生将康复医学知识有机地融入中医针灸治疗中。还以中风偏瘫为例,康复医学是针对中风这一病及运动功能障碍这一症,将偏瘫的功能恢复分为六期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而针灸临床康复治疗则是在借鉴功能恢复分期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既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肢体进行辨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采取刺健侧、刺患侧或健患侧同刺的方法,选取阴经或阳经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对全身的症状、体征进行整体辨证,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取穴和施以补泻手法,以促进全身机能的平衡协调,而这种整体治疗对局部瘫痪肢体的康复大有裨益。

  第四,充分发挥中医传统康复学特色。中医传统康复学历史悠久,康复方法多样,除中药、针灸、推拿等外,还包括饮食、导引、气功等独特的康复方法。因此,还应增加这些课程,以全面发挥中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和加强中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

  总之,在针灸推拿专业开设康复方向,既顺应了医学发展的趋势、符合市场的需求,又有益于针灸推拿专业的发展创新。希望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中医针灸人才。

  ① 陈立典.康复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9.bobapp官方下载入口bobapp官方下载入口

网站首页 关于bobapp官方下载入口 体检套餐 新闻资讯 专家团队 优惠套餐 先进仪器 健康知识 荣誉资质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电话:0898-08743298 手机:13895132498
Copyright © 2012-2018 bobapp官方下载入口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19007739号-1 
BOBAPP(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