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bobapp官方下载入口,诚信永远不变。 服务热线:0898-08743298 BOBAPP(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分享到:

先进仪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仪器

西医和中医bobapp官方下载入口在治疗方法上存在着哪些区别?

发布时间:2023-12-02 19:56:09点击量:

  bobapp官方下载入口而中医和西医在临床实践上最大的区别,也就是中医几乎所有的治疗手段的有效性依据,都是源于“神奇的故事”,这也是中医与巫术同源的结果所带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名医医缓曾对针灸治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说是扁鹊以砭石(针灸起源)“弹刺”奏武王面部痈肿,并和弟子子阳、子豹一起“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类似休克),奏武王和虢太子而且痊愈

  这段记载被后世中医一再拿出来炫耀,被作为中医最早针灸临床应用的证据写进了中医的官方历史中

  而针灸的有效性也因这段历史而被“坐实”,后世人一旦提起针灸临床试验,必定会有人把这事当成证据提出来,意思是“古时候中医经验证过了,你没事挑什么事儿?”

  这看似是一句浓浓“史学”味道的记载,但熟悉《黄帝内经》的人都知道,这是借黄帝之名的一本大杂烩文集,是“托名”之作,《淮南子·修务训》里就写道:

  而黄帝的话之所以有人信,也是基于一系列神话故事,例如司马迁就说黄帝是“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聪明”。所以黄帝的存在是被故事所佐证,黄帝所论述神奇的针灸也就间接被坐实

  古人非常清楚,用“故事”来佐证疗效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大家都喜欢听“故事”

  好吧,如果故事是真的,我们叫做“医案”;如果故事是假的,我们就叫做“欺骗”

  前面提到过秦国名医医缓,其实秦国还两位名医叫医和与医呴,他们三人并称为秦国“三医”

  这里的“六气”后来演变成了“风、寒、暑、湿、燥、火”,这就是中医理论中著名的6种“外感病邪”的由来

  也就是说《左传》里的一个不知真假的故事,演变成了后来中医著名的医学理论,后世2000年我们的中医就严格遵循这套理论给人看病下方子了

  但说这话的人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因为就从中医史学考证,扁鹊是中医三个非常核心诊疗体系的“创始人”

  关于扁鹊是如何创造这三个体系的我不细说,有兴趣的人可以翻看《史记》、《韩诗外传》、《战国策》、《说苑》等史学资料

  但如果扁鹊没有“故事”,后世中医又怎么尊称其为“方者宗”(“方者”,医生古称)?又如何相信经络脏象、四诊合参,以及辨证论治的可靠性?

  那扁鹊的故事可就海了去了,我就说正史里写扁鹊的一种非常“有目的性”的记载方式

  说扁鹊路过邯郸,就主动帮助培训当地的下层医生;扁鹊尊爱老人,主动为老年人治疗“耳目痹”;扁鹊在咸阳,听说秦国人爱护幼童,又主动担任了当地的儿科医生

  古人就知道,想要打造一个“圣人”,除了他得有扎实的“神技”外,还得有高洁的“人品”,而这种人品的打造依然要依托“故事”

  意思就是枯燥冰冷的事实和数据并不吸引人,想要让人相信你必须得学会将这些事实编纂成故事

  其中下焦湿热的那种,有用葛根岑连汤来调节的(其中有用于清热的黄连),现在有个研究发现用了它之后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组成种类,间接降低了血糖,可以治疗II型糖尿病:

  葛根岑连汤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从而治疗II型糖尿病【187名II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4组,高剂量(HD)葛根岑连汤44人,中等剂量(MD)52人,低剂量(LD)50人,安慰剂41人。百度翻译:治疗12周后,GQD显著改善了T2D患者的血糖控制。与安慰剂组和LD组相比,HD组和MD组的(空腹血糖)FBG调整后平均变化显著降低(−1.46±0.23和−1.09±0.21 vs−0.16±0.22和−0.24±0.24 毫摩尔 l−1;HD组与LD组和安慰剂组比较,P<0.001;MD组与LD组和安慰剂组比较P<0.01)。同样,HD组和MD组的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HD组与LD组相比,HbA1c分别为−0.88±0.14和−0.75±0.13,−0.35±0.13和−0.36±0.15%,P<0.01;HD组与安慰剂组相比,P<0.05;MD组与LD和安慰剂组相比P<0.05)(图1a和b)。在治疗组中也观察到2h PBG的平均变化从基线开始减少,尽管没有达到显著水平。HD GQD治疗显著降低了血浆类骨质疏松症(P=0.023)(补充图4a),与LD组相比,HD组血浆类骨质硬化症的平均变化从基线b)。在四组之间,血浆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或血清淀粉样蛋白A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补充图5a–c)。最后,本研究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16S rRNA基因V3区的焦测序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对GQD治疗的反应存在剂量依赖性偏差。这种偏差发生在观察到T2D症状显著改善之前。冗余度分析确定了47个富含GQD的物种级门型,其中17例与FBG呈负相关,9例与HbA1c呈负相关。实时定量PCR证实,GQD显著富集普氏粪杆菌,其与FBG、HbA1c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呈负相关,与β细胞功能的稳态模型评估呈正相关。因此,这些数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变化是由中草药配方GQD引起的。具体而言,GQD治疗可能会丰富有益细菌的数量,如粪杆菌。总之,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与GQD的抗糖尿病作用有关。】Structural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during allevi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a Chinese herbal formula - PubMed

  但对古人来说他们就是在调节下焦湿热这种失衡状态,并不是化验血糖发现血糖高,然后去用降糖药。

  当然了,草药是有局限性的,用久了有抗药性,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也有引发大规模炎症的风险……如丙型肝炎病毒用有令巨噬细胞多表达tnf-Alpha凋亡蛋白的含甘草多糖的小柴胡汤去治,引发细胞因子风暴的可能性比同时代干扰素还低,恐怕药效也更低:

  小柴胡汤引发间质性肺炎几率是2万5千分之1,干扰素是500分之1。日本对汉方药副作用的分析与对策--《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年04期

  而后来西医搞出了核苷酸病毒复制抑制剂,吉利德吉一代,口服6个月,覆盖1、2、3、4四种基因分型的丙肝,对1型治愈率90%;吉二代覆盖1、4、5、6,治愈率95%;吉三代和吉四代多靶点(至少3个)同时抑制,治愈率3代就有99%(4代不清楚),服药时间缩短到3个月了。

  这给丙肝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所以直接对抗的疗法量变引发质变后也是很惊人的。

  (另外特别严重的I型糖尿病说实话确实没听说有啥好办法,改变肠道菌群可能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但不太可能完全不用……

  另外下焦湿热可能不是唯一的II型糖尿病辨证类型,也听说过湿热困脾的,用的是桑枝:

  (32人分两组,治疗组有效率为75%,阴性安慰剂对照组有效率为28.57%,两组比较P0.05)桑枝总生物碱片治疗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的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这玩意后来有做成桑枝总生物碱片的,但不清楚能否改变肠道菌群?有人说里面的成分有1-脱氧野尻霉素,搜了下也属于抗生素,真是奇了怪了,植物里咋提取出了抗生素?植物提取的XX素一般是自体产生的化合物,就算能抗菌,也不是细菌产生的,只有细菌产生的才算抗生素……

  在健康管理的领域,我曾涉猎过不少书籍,包括营养学、运动学、心理学等各个分支,但这些知识仿佛都自成体系,各自为营。然而,只要稍加思考,我们便能意识到,吃饭、睡觉、运动、心理活动这些日常行为,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割舍的主题。这些看似互不相关的领域,又如何能单独研究呢?直到我接触到了中医,一切才得以明朗化。《思考中医》的作者刘力红老师曾这样赞叹:“中医学理论太完美了,太完善了,在我看来完全不亚于相对论。”他接着说,“你就琢磨这个理论,各中也有无穷的乐趣。”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便是阴阳五行学说,它也是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核心。我想起了那位教国画的老师,他曾解释过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说,西方文化的坐标系是十字坐标,上下左右延伸,分为四个象限,如同圣经里的十字架,每一个方向都是确定的走向。然而,中国文化的坐标系则是太极,太极的图像是一个闭合的圆,没有确定的方向,且可以无限分化。“太极”中的“太”字,本身就有大于、超越的含义。在这个系统中,阴阳并非两个相反的方向,而是永远相互依存且互相转化。因此,西方的绘画作品取景有限,它们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透视和延伸。而中国画则没有固定的视点,画长卷可以画出一条街、千里江山图画出举国山河。我们边走、边看、边画,一幅画里可以包含遥不可及的云山瀑布,也可以有近在咫尺的鸟兽树木,这是西方绘画系统里所不存在的。

  中医的基本思想是“上医治未病”,这个理念在《扁鹊见蔡桓公》这个经典故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扁鹊第一次见到桓公时就指出他已经有疾病在腠理之间,但桓公却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没有病,对医生的提醒不以为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扁鹊再次提醒桓公他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肌肤和肠胃,但桓公依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最后,扁鹊看到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无法救治,只能选择离开。不久之后,桓公便去世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治疗未病是最高明的医术。扁鹊的家兄因为能在病情发作前就铲除病根,所以他的医术并未得到认可;而次兄则是在病情初发时就能够药到病除,被认为只能治疗轻微的病症;只有扁鹊本人,因为能够在病情严重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得重病之人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因此才被认为是最厉害的医生。听完这些故事,我们不禁要思考:现代医院所做的是下医治已病的最后一件事。这看起来似乎很厉害,但实际上却是在病情最难控制的阶段进行干预。当然,要治未病也需要病人的配合,否则就会像蔡桓公一样,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西医和中医各有所长,对于急病和外伤,选择西医进行治疗是明智之举。然而,对于一些内在系统的疾病,中医则能够采用更全面的方法来对待。西医采用分科研究的方式来看病,而真正的中医不仅要考虑五脏六腑和经脉循环,还要考虑天时、地理等多种因素。同样的疾病,如果在南方或北方发病,或者在夏天或冬天发病,甚至在不同年份发病,在中医眼中都是完全不同的。但西医并没有这样的概念。因此,这次的医疗反腐事件让大家看到,很多药厂和医疗机构并不是为了治病而制造,而是为了赚钱而存在。西医治疗的是疾病本身,而中医则更加注重治疗生病的人。中医会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因此,对于不同的人,同样的症状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中医的治疗并不是消灭疾病,而是将生病的因素转化为其他因素。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医和西医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西医一开始就奔着疾病的靶心而去,直接针对引发疾病的因素进行消灭。而中医则是边走边看,寻找打破平衡的关键点,通过触发这个机来让引起疾病的因素发生转化,从而自然消除疾病。中医的治疗方法看似玄学,但实际上是真正去了解中医的案例就能够感受到的。这些神奇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并被记录过的。在这个时代,我们没有像扁鹊、张仲景这样的名中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医的价值和作用。

  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家中自制的酸奶和甜酒酿,在冰箱内仍保持生命力,不断变酸并释放出更多的发酵液。然而,超市里购买的同类产品,几天时间便不会有任何变化,这揭示了其中的菌群已经丧失了活性。有人可能会辩解称,这是由于为了实现远距离运输,产品必须经过特殊处理。然而,如果我们摄入这些产品后,其宣传的功效是否真实?另一道引人深思的食物是味噌。冬季购买的白味噌,在夏季到来时,当我打开包装,发现其颜色已转变为赤味噌,这表明其中的菌群仍然保持生命力,并在运输过程中继续发酵。此外,超市里销售的袋装面包,其质地蓬松如云朵,令人惊叹。每天早晨,仅需一片便能让人在上午昏昏欲睡。这些面包中的添加剂和糖含量绝对不少。虽然单袋摄入的量不会引发严重问题,但一生中我们摄入的这类工业加工食品将难以计数。这些添加剂日积月累,在我们体内留下无法完全代谢的痕迹。当肝胆胃肠因此受损时,恐怕超市的零食货架上没有一包是无辜的。

  让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关于烹饪油脂的选择。如今,我们的厨房里最常见的就是植物油。商家们不断地强调植物油的健康优势,然而,事实上,植物油在高温烹调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因此,如果脱离了烹饪方式和温度来单独推崇植物油,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植物油,比如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这些在超过150摄氏度的温度下都会产生问题。然而,我们的中式烹饪习惯,明火烹饪的方式往往会使温度超过这个界限,这就使得温度的控制变得非常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猪油反而更加适合中式烹饪。当然,其他动物脂肪如牛、羊、鸡、鸭的动物脂肪也是非常好的选择。这些天然的饱和脂肪在健康程度上要远超过那些被称为精炼植物油的工业产品。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国传统点心中的白芸豆、莲蓉、红糖、冰糖、红枣、猪油、黑芝麻等天然食材这。些食物都是自然生长的,而相比之下,西式点心中的奶油、大量精炼白砂糖(现在为了迎合低血糖还用代糖)、精炼植物油等工业产品吃下去,很可能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龋齿、胃病等健康隐患。所以,了解到这些之后,我现在也很少自己烘培甜品了。猪油炸出来的红薯条,陈皮红豆沙,或者是冰糖绿豆沙,山药枣泥糕,这些都是更加健康的选择。在烹饪的道路上,让我们更多地选择天然的食材和健康的烹饪方式吧!

  接下来,我想以中药和西药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我看来,这两种药物的差异就如同天然食品与工业化加工产品的分野。诚如倪海厦老师所言,抗抑郁药物可能在带来心情愉悦的同时,却让病人在某一天欣然走向自杀。一想到我们最近痛失的coco李玟,这位如此乐观的人,我真的越来越愿意去相信这个说法。西药,正如工业化产品,能在短时间内针对特定病症产生显著效果,但与此同时,它也可能对身体的其他部分造成潜在伤害。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长期服药可能会持续对身体造成微妙的伤害,最终演变成另一种更加棘手和难以治愈的疾病。同样,做完一个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药,这是我们每一个关注自身健康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明智地权衡利弊。正如古人所言,“是药三分毒”,我们不能只看到药物的治疗效果,而忽略了它们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因此,在选择药物的同时,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药物对身体的影响,而不仅仅只是治疗的效果。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身体可能更加脆弱,更需要我们慎重考虑药物对他们的影响。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现在,对最精微的事情,要用最粗浅的思维方法去把握,这还不危险吗?如果是实症还要用补法,虚症还要用泻法;本来通畅的再彻底撤去防卫,本来阻塞的再去筑坝断流;寒症再给冷药,热症再给温药,这是加重他的疾病,而希望他生还,我看是死路一条。故而医家、方术、卜卦、占筮,是难以臻于精妙的技艺,既然不是得自神仙教授,那么凭什么深入堂奥,得到最深最微妙的秘密?世间有自以为聪明的蠢人,读了三年方剂书,就说世界上没有病不能治;等到行医治病三年,才知道世界上的病没有现成的方剂可用。

  故而学医的人必须广博地深入地探究各种医学的来源,精心、勤勉,孜孜不倦,得大道的医生的德行,能以澄明的精神反观内心,见到本性。庄严肃敬,待人宽容,予人充裕,博大深广,不炫耀,也不故作神秘。看顾病人,诊断疾患,用最大的心思,寄予最深的关心,详细考察表征迹象,一丝一毫不能有过失,开药下针,不能有偏差。

  最后,希望每个人放下曾经的偏见、对中医的误解,真正去了解它,认识它,中国五千年的智慧尽在其中,是真正值得我们传承的宝藏。就像当初敦煌莫高窟的发现,西方人视若珍宝,我们自己却后知后觉,留下多少遗憾。现在的中医亦有如此境地,科技手段学西方没问题,但智慧和文化真的没必要,它们早已写在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典里。

  中医看病的着眼点是得病的人,而西医看病的着眼点是人得的病;中医治病是对整个人的免疫系统进行调理,西医治病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实在治不好,就把得病的器官切掉。

  中医行医,是因人施治,用药是一人方;西医行医是因病施治,同样的病症,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用同一种药。

  中医的核心是“中和”。认为人体只有达到“中和”才能保持健康,才能消灭身体的疾病。任何疾病的根源就在干身体上的阴阳不调、五行失序,调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阴阳、五行和谐。

  还有一个关键点,中医的主流重在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即注重平时的养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达到身体机能的中正平和。一旦出现失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将疾病控制在量变的过程当中。

  《易经•系词》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医重道,西医重器,这就是中、西医的区别。

  作为理智健全的人,都应该清楚,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都需要与时俱进,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创新和发展。厚此薄彼都不是客观的态度。

  西医是点式对抗疗法,有细菌杀细菌,有病毒杀病毒,血压高就降血压,血糖高就降血糖……

  中医是过程疗法,面对上面提到的这些病,中医既研究如何杀细菌杀病毒降血压降血糖,还研究之前之后的过程,并选择适当的环节进行介入,最终的目的是恢复或维持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正常运行。

  比如感染新冠病毒,不同的人会经历不同的过程,最终形成的结果大不相同,有的人会死,有的人会经受煎熬,有的人啥事没有,研究生产杀灭或抑制新冠病毒的特效药当然是有必要的,但只属于最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真正高明的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全程介入,能杀灭或抑制新冠病毒当然好,即使不能,只要能使人体不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受到太大的破坏……

  人生在世,选择颇多,为啥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更何况这棵树还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网站首页 关于bobapp官方下载入口 体检套餐 新闻资讯 专家团队 优惠套餐 先进仪器 健康知识 荣誉资质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电话:0898-08743298 手机:13895132498
Copyright © 2012-2018 bobapp官方下载入口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19007739号-1 
BOBAPP(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